
爱因斯坦出生在一个犹太工程师的家庭里。 爱因斯坦认为,一个人的成功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艰苦的努力,二是正确的方法,三是少说废话。 爱因斯坦有极高尚的人格,他认为:“当一个人在讲科学问题时,‘我’这个渺小的字眼在他的解释中应当没有地位。” 爱因斯坦是勤于独立思考的人,他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该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爱因斯坦在治学问题上也很有特点,他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 爱因斯坦在从事研究、做学问的时候,十分严谨,他认为:“适用于科学幼年时代以归纳为主的方法,正让位于探索性的演绎法。科学家必须在庞杂的经验事实中间抓住某些可用精密公式来表示的普遍特征,由此探求自然界的普遍原理。……公式一旦胜利完成以后,推理就一个接着一个,它们往往显示出一些预料不到的关系,远远超出这些原理所依据的实在范围。但是,只要这些用来作为演绎出发点的原理尚未得出,个别经验事实对理论家是毫无用处的;实际上,单靠一些从经验中抽象出来的孤立的普遍定律,他甚至什么也做不出来。”“概念和判断只有当它们可以无歧义地同我们观测到的事实相比较时,才是有意义的。” 爱因斯坦曾用极简明有趣的例子解释他所发现的“相对论”。他说:一个美丽的姑娘伴你对坐一小时,你好像觉得只有一分种似的短暂;要是你在火炉上坐一分钟呢?你又觉得像有一小时那样长了! 爱因斯坦的妻子爱尔莎并不懂他的“相对论”,不过,她懂得该如何“管理” 自己的丈夫。比如,当她邀请朋友在家聚餐时,她会要求丈夫参加他们的盛会。可是,爱因斯坦往往会粗暴地拒绝;“不,不,我不能去!我不能忍受这种骚扰,使我不能安心工作。” 爱因斯坦太太很有耐心,待他消怒之后,再说上几句好话,便使他高高兴兴地跟她一起去参加聚会了。他呢,也可以借此机会休息片刻。 爱尔莎常常说:“我丈夫在思想上是不愿遵守秩序的;在生活上他愿意‘随便’些,不愿意受任何束缚,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喜欢哪时做就哪时做。他替自己已立下两条规则,一条是:‘无论做什么都不要规则!’另一条是:‘不为任何人的意见所支配!’” 爱因斯坦断言:“一个人对社会的价值首先取决于他的感情、思想和行动对增进人类利益有多大作用。” 爱因斯坦早在1905年发表狭义相对论的原始论文,作为相对论的一个推论,他又提出了质能关系。这种关系的发现,对解释原子能释放有重大意义。 在知道原子能以前,只知道世界上有机械能,如汽车运动的动能;有化学能,如燃烧酒精放出热能转变为二氧化碳气体和水;有电能,当电流通过电炉丝以后,会发出热和光,等。这些能量的释放,都不会改变物质的质量,只会改变能量的形式。 例如,两辆完全相同的汽车,都是5吨,一辆在运动,一辆是静止的,运动的车虽然有动能,但其质量与静止的车是完全一样的,不会因为运动而发生变化;如果运动的车一旦与静止的车发生碰撞,猛然停止时,动能虽然失去了,可我们发现,汽车在相撞处变得很热。这是什么原因呢?汽车的动能转变成了撞击点金属的热能,而汽车的质量仍然没有改变,还是5吨。这是用我们的常识可以理解的。 但爱因斯坦发现质能关系以后,他的理论是,质量也可以转变为能量,而且这种转变的能量非常巨大。 例如,原子能比化学反应中释放的热能要大将近5千万倍:铀核裂变的这种原子能释放形式约为200,000,000电子伏特(一种能量单位),而碳的燃烧这种化学反应能量仅放出4.1电子伏特。原子能是怎样产生的呢?前面已经提到,铀核裂变以后产生碎片,我们发现,所有这些碎片质量加起来少于裂变以前的铀核,那么,少掉的质量到哪里去了,就是因为转变成了原子能。数学上用E=mc2 的公式来表示,即: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由于光速是个很大的数字(c=30,000,000,000厘米/秒),所以质量转变为能量后会是个非常巨大的数量。爱因斯坦的理论超出了人们的常识范围,这正是他的过人之处。 爱因斯坦的这个质能关系正确地解释了原子能的来源,奠定了原子能理论的基础。
|